笔趣阁

笔趣看>隆万盛世 > 第1173章 大同(第3页)

第1173章 大同(第3页)

等到时候商议选址的时候,自然有人出来指出这些不足,然后他就可以提议现场看看,了解实际情况。

拖延时间,办法真的不要太多。

要知道,明朝官员还有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不愿意主动承担责任,喜欢尽可能推卸责任。

当然,功劳是不会往外推的。

只要关键时刻指出那些不足,如果霍翼要强行推动此事,他不仅可以上奏,还可以用出事以后让他负全责。

这样的说辞之下,也就没人再敢肆意妄为了。

至于这么做的目的,信中没说,马芳自然也不知道,甚至都不打算回信告诉他的打算。

魏广德并没有把京城的情况详细向马芳提及,但他知道马芳在看到书信后看到就会这么做。

当然,或许新上来的户部尚书还是会支持在大同开马市,但毕竟新官上任,总有个缓冲期存在,不会马上就火急火燎的推动此项政令发布。

魏广德这么做,也是要好好梳理下大同开关的利与弊。

说实话,如果最终发现大同开关或许利大于弊的情况下,魏广德或许也会支持此事,即便可能因此导致晋商大规模走私违禁品的行动也在所不惜。

还是那话,做到大明内阁,不能因为怕就否则一些政令,得辩证看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比如打击晋商走私,可以通过加强关防和锦衣卫、按察使司严查的方式予以杜绝。

而不能因为担心他们走私,就置西北民生于不顾,一棒子打死。

实际上,魏广德挺认同后世某人提出来的一个观点,那就是游牧民族南下的本质是为了生存而不是掠夺。

掠夺人口和物资,只是为了保护匈奴人在北地恶劣自然环境下的生存需要。

秦始皇的功绩不止是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扫灭六国,结束了华夏大地上持续了几百年的乱世,开启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程,更是北击匈奴,划定耕牧分割线。

这个耕牧分界地带,大概就是从河北北部的燕山到阴山,再转向南到甘肃省的临洮,大致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吻合。

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原地区,既有农耕文明,也有游牧文明,而且双方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但是,随着中原农耕势力的逐渐壮大,游牧势力被迫向远方迁徙,中原逐渐成了纯农耕世界。

但农耕的生产方式,受降雨量等因素的影响,不可能无限扩张。

所以,这就形成了一个耕牧分界地带,过了这个地带,就无法进行农耕,而只能游牧。

这个中间地带,就是农耕和游牧两方势力的必争之地。

对游牧民族来说,他们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大量的优质战马,常常依赖着精兵良马南下掠夺生存资源,而这个分界地带就是他们进入中原的必经之路。

等北地出现自然灾害,北方民众无法通过游牧获得生存必需的资源,就只能把视线投向南方,从农耕地区获得生存资源。

所以,在这条分界线上,两族爆发了持久的战争,汉军在拼命守护这条长城,而北方游牧民族则死命攻打,期望南下获得生存物资。

至于游牧民族有没有一统中国的想法,或许有,但毕竟他们是游牧民族,所以对南方农耕地带其实兴趣并不大。

比如元朝,虽然消灭了南宋,统一了中国,但是其统治根基依旧是在北方。

而且随着热兵器时代的到来,北方游牧民族的优势其实也在大幅下降,魏广德自然也不怎么担心。

好吧,就好像后世网上所说,明清之交本质上在比烂,看谁更烂。

最后结果自然是大明烂到根子上,所以被灭了。

魏广德更相信,做好自己,谁也灭不了你。

喜欢隆万盛世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隆万盛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