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看>今天也在谋朝篡位中 > 第33节(第2页)

第33节(第2页)

刘恒已经表露了自己的态度,薄太后又默不吭声,下头的人自然知道该怎么做,因此,这场几乎将开国功臣卷入了近半的谋逆大案几乎是以最快的速度结了案,本着将相不辱的传统,相当一部分人直接“自尽”,而其他那些人可就没这样的好运气。一整个冬天,渭水边上都在处决人犯,以至于渭水上结的冰都带上了血色,活着的人也都沦为奴婢,再难有翻身之日。

新年到来的时候,刘昌带着吕氏故人,低调地祭奠了少帝刘弘和吕氏一族,当刘昌将杯中的美酒洒落在地面上时,他只觉得前所未有地清明畅快。

第116章

一下子死了这么多人,整个朝堂上顿时都变得清静起来了,私底下许多人觉得刘恒心狠手辣,至于说什么刘恒忘恩负义的,那是真没有,敢这么想的人如今都死得差不多了!

说白了,你要是对上位者有恩,那么最好趁早将这事忘掉,最好以后也别再出现在对方面前,你可以在落魄的时候用这个换点好处,但是最好别指望对方对你感恩戴德。做皇帝的人,一旦表现得对你感恩戴德,那么,除非这个皇帝是脑残,否则的话,等他回过这口气,你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所以,对于皇帝来说,从龙之功可以有,但是你只能说是皇帝本来就头角峥嵘,现在只是一时龙困浅滩,就算是没有我,也能迟早登临九五。而不能大咧咧地说,要不是我,你哪里有今日云云!那纯粹就是找死!周勃也就是被罢相之后,才算是明白了这个道理,从此不敢在刘恒哪里扎刺,各种疑神疑鬼,觉得刘恒要拿自己下手,之后还被下了一次狱,更是几乎被吓破了胆子。他论起功劳,比起当年韩信能如何?韩信不照样被杀了!

周勃这两年已经有了油尽灯枯的迹象,虽说没死,但是也就剩下一口气了,周胜之还娶了公主,随意这一次绛侯府倒是没有掺和进去,算是逃了一劫。只是,周勃在封地听说刘恒大开杀戒之后,据说在府里大哭大笑了一阵,结果又是一口气没喘上来,如今已经是不省人事。周亚夫身为人子,已经跟刘恒告假回家尽孝,算是避开了接下来的余波。

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谁敢说刘氏忘恩负义呢?事实上,即便是几个真的跟他们有勾搭的诸侯王也不会这么说,你来投靠我,那是你们识时务,无非就是吕不韦奇货可居那一套,嬴异人做秦王的时候,吕不韦也不敢在嬴异人面前以恩人自居呢,吕不韦真正发达,是始皇帝少年登基,他欺负嬴政年纪小,不能亲政,但是也不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对嬴政一家子有什么恩惠。这些人也是一样,你们来勾搭我,那是因为天子失德,而我却有这个德行和资历,我成事了,你们有功是一回事,但是要说有恩,嗯,莫非是我刀子不够锋利?

所以,你可以说刘氏刻薄寡恩,别的那就算了!但是,你都谋反了,还想要人家怎么个不寡恩!实际上,在一些人看来,刘恒还算是手下留情了,要知道,在这之前,凡是牵扯到谋反之类的勾当,那是要夷三族的,如今虽说杀的不少,其他那些哪怕是被贬为奴婢,却也算是活下来了。只是,对于那些原本锦衣玉食的人来说,从社会上层沦落到最底层,到底能不能承受,就是个问题了。

而对于朝堂来说,一下子收拾掉了一大批人,腾出了许多位置来,顿时许多人就欢欣鼓舞起来了。在利益面前,人与人之间很难共情,何况,朝堂上许多官员跟那些彻侯根本就不是一路人,他们这些人大多数身上没什么爵位,算是士人,而不是贵族,之前朝堂上贵族含量太高,他们这些士大夫想要出头,那是真的很困难。张苍本来算是士人出身,所以还愿意提携士人,但是,张苍实际上是出身法家,哪怕他做派更似黄老,并不严苛,也不媚上,但是,他提携的人,也多半是出身法家,至于其他人,他能不打压已经算是他品性高尚。

所以,这些士人想要更进一步,很是困难,不得不依附于各家彻侯,也就是说,想要身居高位,那就得给那些贵族做走狗。问题是,这年头能读书的,祖上或多或少都是阔过的,甚至如今也还挺阔,也就是当年乱世的时候,站错了队,或者是为了避过战乱,压根没敢冒头,所以错失了开国从龙之功。他们打心眼里瞧不上那些泥腿子出身的贵族,就算明面上投靠,但是,却不可能真的给那些贵族做狗,一心只想要取而代之。

如今一大批贵族栽了,剩下那些也是惊弓之鸟,一时半会儿是不敢多吭声的,不趁着这个机会上位,那还等到什么时候呢?

最妙的是,这些士人都没掺和过当年的事情,一些学派这些年还得到了辽国的资助,别的不说,辽国那边帮着他们将他们的典籍都给出版了一大批,每年还会资助他们大批的纸张,让他们可以用更小的成本壮大自身学派,所以,他们其实是欢迎刘昌为储,做下一任天子的。

因此,那边渭水边上的血腥味尚且还没有完全消散,朝堂上就有人重新说起了立储之事,一个个振振有词,当年陛下你自个说,叫几位皇子就藩,看他们的能耐,如今也就是代王还算是出众,但是这也是因为借助了辽王之力,可见,即便是代王,也早就对辽王心服口服,若是陛下还想要另立他人,到时候,谁能服气呢?

所以,立辽王为储,那叫众望所归!

这般言论一出,顿时有些人自以为自己明白了什么,之前搞出来的那些事情,未必就是那些贵族想要谋逆,实在是为给辽王铺路,顿时一个个也不敢再反对,恨不得立刻五体投地,山呼万岁,表示陛下圣明,大家都无条件遵从陛下你的旨意,立辽王为太子,才是汉家大幸!

结果刘恒却又别扭上了,毕竟,自己还是天子呢,大家就都已经开始准备拥立新君了,这将自己又放在哪了呢?

因此,刘恒干脆表示,刘昌如今还是辽王,这位置很是关键,现在立储,就得撇下辽国那一摊子事情到长安来,到时候辽国那边鞭长莫及,岂不是不好?

这话说得也有道理,主要是刘恒现在正处于盛年,真要是立个太子,还是个已经掌权多年的太子,说不定回头父子一人就针锋相对起来,说不得又有一番争斗。再说了,辽国那边如今关系到不知道多少人的利益,若是没有辽王主持大局,万一那边的人玩崩了,那怎么办,他们可不要亏钱了吗?

这么一想,虽说一个个急着混个从龙之功,但是先表示一个态度就可以了,辽王最好还是留在辽国那边主持大局,等到天子年纪大了,精力不足了,顺理成章接班,岂不是两全其美。

当下一个个又改口,表示陛下思虑周全,果然是圣明烛照,但是,不管怎么说,虽说不能立刻册封太子,也不能叫辽王那边有什么误解,到时候做出什么不理智的动作来。所以,现在就得先放出点风声出去,然后大家再商议一下,再给辽王加封个什么头衔比较合适,免得万一刘恒去得仓促,到时候还得再补个守序,万一再冒出个不识相的,想要搞点什么明堂,岂不是平白多添波折?

刘恒见大家没有执意要立马立太子,心中暗自松了口气,他就算是想要立太子,那也得是他自个愿意,而不是被群臣裹挟,所以,见群臣很快就退缩了,自然明白,不是群臣都一门心思向着刘昌,而是在揣摩他的心思。

下朝之后,刘恒琢磨了一番,就去了长乐宫,自从薄昭被一抹到底之后,刘恒就不怎么去长乐宫了,虽说老娘表现得很是善解人意,并没有一个劲地给舅舅求情,但是总是一副欲言又止的为难模样,刘恒又不是瞎子。

刘恒也知道,对薄家,最好还是自个在的时候就安排好了,自家舅舅志大才疏,薄家之前在婚事上,两头下注,却是两头不讨好,辽国那边,王后多年无子,虽说也有薄氏女有孕,但是那都是薄家族里面血缘比较远的族女了,原本以媵妾的身份嫁过去,就是为了给薄王后生孩子的,结果孩子是生了,刘昌转手就将人家封了美人,有了正经的位份,孩子自然人家自己养着了。可见,刘昌对薄家不是没有想法的。

好歹刘昌还算是给薄家面子,也叫薄氏女生了孩子,有了王女,也养在了王后膝下,但是刘启那边就半点面子都不给了,代国那边,代王王后说是王后,实际上常年独守空房。可见,薄家之前那一手,是彻底玩砸了。将来刘昌登基,薄家大概也就是个薄戎奴能在朝堂上立足,其他人若是能走正途,比如说读书从军之类的,还能有个前程,要不然的话,就真的只能啃老本了!

所以,刘恒琢磨着,什么时候给薄家一个机会,再立点功劳,还恢复爵位和食邑,但是这得这阵子过了才行,要不然,难免要有人觉得之前刘恒贬了薄昭,就是做了一场戏,为的就是收拾那些贵族,那可就不好听了。

这些刘恒心里一直有数,却不好直接跟薄太后说,薄太后就是个寻常老太太,回头安抚薄家人的时候说漏了嘴,以这些人的保密意识,马上别说长安了,关东都要听说了。

之前刘恒不敢多见薄太后,如今既然打算定下储位,这事是必须要跟薄太后通个气的,别的不说,也得叫薄家那边有个准备,别到时候又把刘昌给得罪了,到时候薄家就真的只能缩着脖子过日子!

第117章

薄太后觉得有些憋屈,毕竟,都做太后了,还得看孙子的脸色。当年吕王后活着的时候,她可是半点也不敢摆什么王太后的架子,毕竟,虽说吕王后不是什么嚣张跋扈的性子,但是人家背后是吕后,那位可是个杀人不眨眼的狠人,若是知道自己敢对娘家侄女不好,那位是真的会杀人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