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看>历代王朝更迭 > 第148章更始灭(第1页)

第148章更始灭(第1页)

赤眉军攻陷长安后,最为离奇的是,竟然是让刘玄成了漏网之鱼。要知道,之前赤眉军可是做了充分的动员,活捉刘玄者,封侯拜将、赏赐千金。并且在赤眉大军中,还布置了一批专门人员,来对付刘玄。

可以说,这次为捉拿刘玄,赤眉军可谓是布下了天罗地网,刘玄俨然是一个乳臭未干的黄毛小子,何以能够逃脱呢?

经过多次明察暗访,赤眉军最终知道,刘玄竟然在大军到来之时,就开始从北方逃脱。进入了右扶风都尉严本的地盘,躲进了高陵城。于是,樊崇大军很快就到了高陵城下,刘玄被逼无奈之下,心知大势已去,只能开城乞降,刘玄肉袒跪在长安城长乐宫台阶下,将天子玺绶奉献给赤眉皇帝刘盆子。樊崇亦依照约定,没有诛杀刘玄,而将其封为长沙王。

就在此时,赤眉军中对于樊崇等人肆意荼毒天下心怀不满,于是他们决定找到刘玄,重新拥立他为皇帝。张卬等人亦觉察到军中似乎有不稳的动向,只能向刘玄依附着的谢禄说道,若刘玄被人劫走,必定惹出祸端,不如索性抓住时机将刘玄斩杀。此时刘玄的身边,只有一个刘恭尚且算是忠心于他,谢禄闻张卬言,深觉有理。为了防止刘恭坏事,谢禄便借故把刘恭支走,然后派人命令刘玄到长安郊外去遛马。刘玄一直以为谢禄可以依附,哪里会有所防范呢。于是便欣然出了长安城,到了郊外,谢禄委派的几个跟随刘玄的士兵,便趁刘玄不备,掏出绳索将刘玄就地勒死。

东边的洛阳兵马,早就不归刘玄管辖。自此,更始政权无论是在实际上还是在名义上,都已经彻底败亡。刘玄被杀的消息很快就传到刘秀耳中,刘秀当即派人传诏西征军主将邓禹,务必获取其尸体,在邓禹的努力下,汉军最终将其尸体寻回,并将其安葬在霸陵。刘玄的妻妾和三个儿子刘歆、刘求、刘鲤都得以保全性命于乱世。刘秀安抚了他们,以彰显自己的仁义宽厚。

自刘玄一死,长安的赤眉军便没有了任何顾忌,在城中肆意妄为。建武元年(公元25年)十月,傀儡皇帝刘盆子在长乐宫大宴赤眉诸将。诸位将领本就各分派系,为了夸耀自己的功劳,不惜大呼小叫,刹那间,宫城之内乱作一团。而在长安皇城之外,平民百姓则更是过上了猪狗不如的生活,流民军四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长安十里之地,是曾经无数人心向往之的所在,如今俨然一副人间地狱的景象。不久,朝堂之上,赤眉军各路将领公然争吵不休。韂尉诸葛耭在樊崇的授意下,率领甲士上殿,直接杀死百余人。神圣之地,霎时成了修罗场,尸横遍地、血流不止。而曾经刘玄在位之时,留下的千余名宫女,也因为没有粮食可吃而一一饿死。

此时的长安城,只有杨音和刘盆子的兄弟刘恭尚且算得有一些理智。杨音屡次劝解,都没有什么效果。而刘恭为了谋求一条生路,向刘盆子进言,逊位让贤,逃出长安。只可惜,樊崇等人好不容易找到这样一个傀儡皇帝,无论如何是不可能放弃他的。刘恭也因此而差点被樊崇等人杀害,此事只能就此作罢。

而此时的邓禹,则一直犹豫不决。邓禹已经进入左冯翊境内,在拿下了夏阳等地后便一直迁延不进。当此之时,刘秀早已几乎平定了北方流民军,挥师南下,围攻洛阳,自然对于邓禹的战事,只能敦促而不能亲自指挥。刘秀不明白,何以邓禹会如此作为?

其实,邓禹是有自己的考虑的,他认为,如今虽然西征的汉军人数众多,达到十几万之众,数量上与赤眉军相差不大。然而,由于精锐部队只有两万,剩下的都不过是新近招募的散兵游勇,因而能够上阵打仗的人很少。此外,汉军劳师远征,距离大后方河北相去甚远,没有可靠的物资补给线;而前面也没有可以作为依靠的根据地,缺乏足够的粮食。赤眉军刚刚攻陷了长安,获取了无数辎重和粮草,兵精粮足,气势正盛,其锋正锐,实在不可以正面抵挡。只要等到他们消耗完了士气和粮食,就定然守不住长安。到时汉军就可以兵不血刃夺下长安。眼下,上郡、北地、安定三郡,土广人稀,饶谷多畜,汉军应该北上,整军待命,以观时变。

邓禹的这番考虑,看似没有什么疏漏,实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他只知道自己的队伍需要补给线,却不知道,此刻赤眉军数十万大军亦是如土匪一般,四处抢掠。长安民众特别是其中的豪强地主,都真心地希望邓禹大军可以入主长安,赶走赤眉军。如果此番不趁着天下归心的时机收复长安,即使将来如邓禹所说,长安兵不血刃就可以归附到自己的手中,不仅难以获取民心,亦难以挽回长安的财物粮草损失,更会让赤眉军四处流窜,为天下带来更大的困扰。

刘秀到底是技高一筹,他早就看到了攻取长安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因而多次派遣使者前去敦促邓禹出战。哪知邓禹竟然“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刘秀远在洛阳,鞭长莫及,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邓禹一再失去良好的战机。

建武二年(公元26年)正月,长安城的赤眉军再也无粮食可以抢掠,而那些豪强贵族们,要么私藏粮食,要么举家搬迁,赤眉军只能放弃长安。然而,长安虽然变得一贫如洗,其间的琼楼玉宇却没有多少损坏,为了不给邓禹等人留下任何财物,临出城之前,樊崇下令纵火焚烧长安城,将长安城里的皇宫殿宇全部焚毁。可怜昔日繁华富庶的长安城,如今皆化作一片火海,成就满目的败墙和瓦砾。

其实,早在数月之前,刘秀就获取了洛阳。相比于邓禹而言,刘秀在很多方面都是邓禹不能企及的,特别是刘秀在登基称帝之后,其全局性的战略眼光就逐渐显露出来。定都洛阳,亦成为他精明过人的体现,他从王莽和更始帝的下场中得到教训,认为在内战时期应避开长安。此外,定都洛阳,更有他的政治军事上的全局考量,洛阳可以更方便地从大平原的关键经济区得到供应。在以后几年,刘秀稳步而有信心地把他的领地向四面八方扩大。

当面对天下另一个数一数二的重镇,前朝都城长安之时,刘秀却没有丝毫办法,他不可能兵分两头。那边有他最为亲信的邓禹在负责,只可惜邓禹在攻打长安赤眉之时,犯了糊涂,坐失良机。

终于,邓禹所谓的机会来了,可等他到达长安,才现其实自己一无所得,就连前朝皇帝皇后的陵寝,都遭到赤眉军的无情挖掘。他甚至听闻,赤眉军将吕太后的尸体挖出,众人见其依旧光彩照人,遂兽性大,对其非礼。邓禹当即大怒,后悔不已,而军中士气也跌落到出战以来的最低谷,为了鼓舞日益低落的士气,邓禹将汉军驻扎在汉武帝时为了演练水军而修建的昆明池边,同时设宴慰劳全军将士。不久,邓禹又选择良辰吉日,按照礼仪到汉高祖的寝庙前祭奠,对赤眉军挖掘过的诸陵进行了清理,将死人尸骨重新入殓安葬。并且将散乱在各处的西汉诸位皇帝的神主牌位收集起来,派人护送到洛阳。此外,邓禹还设置了守陵官数名,派兵防守,防止再次遭到盗窃和挖掘。最后,他还将更始帝刘玄的尸体改葬于霸陵。

邓禹完成了收复长安的重任,但却没有达到刘秀的预期效果。

其实,在赤眉军逃离长安之后,天下已经初定,但是刘秀依然不能就此放松,他需要面对的,还有边陲之地的诸多分裂势力。自更始政权败亡之后,函谷关以西,邓禹的西征军、樊崇的赤眉军、隗嚣的陇西军、刘玄的更始军残部、公孙述的巴蜀军、窦融的河西军,便以长安三辅为中心,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血战。特别是公孙述、隗嚣、窦融三人,要么控制着河西之地,要么坐拥川蜀富庶之地,当年高祖斩白蛇起义,就是从川蜀迹,一步步鲸吞天下。因此在地理位置上看,公孙述、隗嚣、窦融三人都具备问鼎天下的实力。

反观这三位枭雄,对刘秀争夺天下最具威胁的,就是公孙述。

公孙述字子阳,关中三辅之一的右扶风茂陵人。他精明干练,能力群。可谓才德兼备。除此之外,其父亲在西汉之时,也是一方高官,家族教育之下,使得公孙述也精通为官之道,治理吏事民政,井井有条。据传,天水太守听说公孙述是一个能员干吏,对其极为赏识,将其任命为县令,管辖陇县、街泉、阿阳、成纪、望垣等五个县。后来,公孙述又在王莽手下任川蜀之地一个郡的郡守,并逐步取得当地豪强与民众的支持,将踞在成都的宗成等人的部队打得大败,同时,在更始二年(公元24年)派柱功侯李宝、益州刺史张忠,率领军队万余人翻越秦岭,攻取招降蜀郡、汉中郡。

从此,公孙述便一直积蓄实力,并于更始二年(公元24年)自称蜀王。到了第二年六月,公孙述终于公开与刘氏正统为敌,登基称帝。此时此刻,他所辖的领地绵延数千里,从西面与西藏交界的地带到东面长江三峡以下,从北面的秦岭山脉到南面的长江。自古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只要控制了进入蜀中的几条要道,就能够坐拥富饶无比的成都,继而虎视中原,夺取天下。但公孙述并没有在中原各地处于胶着状态之时,出兵蜀中,因为他考虑到,自己只控制了全国百分之七的总人口,不得以之下,只能暂时选择袖手旁观,可惜最终失去了夺取天下的最好时机。

正如他的一个谋士所谏言的那样,当刘秀陷于其他战线不能自拔时,他其实不应该固守蜀中,而应该出兵,向其他地方起进攻。

可惜,公孙述失去了这个机会。就刘秀而言,他小心翼翼地避免与其他的对手为敌,一直沿用着远交近攻的策略,由于刘秀看到公孙述的实力强劲,在通信中亦对公孙述以帝相称。

一山不容二虎,最终,二人还是处在了直接对手的立场之上。

隗嚣此人,前文已经有过介绍,他在逃出更始政权的掌控之后,以天水郡为中心,迅占领河西地区。这一切都和他的才德有莫大的关系,隗嚣为人谦恭爱人,礼贤下士。特别是对于真心前来投奔他的人,不管其身份几何,只要有可以拿出手的才智,他都会倾身接纳。到了天水,隗嚣积极联络各方英豪,提拔阿阳王捷、平襄行巡、长陵王元等担任军中将领,为其镇守一方、征战天下。

同时,他还拜平陵人范逡为师友,请金丹、杜陵等人为宾客。隗嚣又任命前王莽朝廷的平河大尹长安人谷恭为掌野大夫,以赵秉、苏衡、郑兴为祭酒,马援为绥德将军,申屠刚、杜林为持书,除此以外,隗嚣还任命王遵、周宗、杨广、王捷、行巡、王元六人为大将军,攻略河西各地。从此,雄踞天水数郡的隗嚣,名震西州,威加海内,天下有志之人莫不心向往之。

除了公孙述和隗嚣之外,西北之地还活跃着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就是“河西之王”窦融。窦融字周公,右扶风平陵人。早在王莽摄政其间,窦融就做了强弩将军、明义侯王骏的行军司马,在剿灭叛乱、征战四方之时,骁勇善战,胸中暗藏韬略,很快就得到王邑的赏识。

王莽末年,在青州一带樊崇领导的赤眉起义爆。此时,王匡在朝廷里做太师,经过王邑的引荐和自己的观察,从心底欣赏窦融。窦融亦得以跟随太师王匡、更始将军廉丹一起出征青州。自此以后,窦融一直在王匡身边做部将,地皇三年(公元22年),新莽军在成昌县被赤眉军将领董宪击败,王匡、廉丹败退到无盐之时,赤眉军很快就追了上来,大战之下,将军廉丹战死,窦融跟着王匡一起逃走洛阳。这一次惨败,开始让窦融怀疑,自己誓死效忠的这个王莽朝廷,是否真的有前途?

长安城被更始军攻破之后,窦融向更始军大将赵萌投降,赵萌素闻其才名,故而没有杀他,反而任命他做了校尉。也是命运使然,这赵萌竟然在不知不觉之间,成了当朝天子刘玄的眼中红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不久,赵萌越看越觉得窦融是个人才,因此非常器重他,便准备向刘玄举荐他为钜鹿太守。但是,由于窦融的高祖父曾经担任过张掖太守,叔祖父也曾经担任过护羌校尉,他的堂弟从弟也做过武威太守。窦氏一族,经年累世都在经营河西,故而非常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根基深厚。于是,窦融便想做张掖太守,经过他的一番上下打点,他顺利成了张掖太守。

窦融自此到了张掖之后,便着手开始抚慰周边的西羌少数民族人,同时广泛结交当地的英雄豪杰,如金城太守厍钧、酒泉太守梁统、张掖都尉史苞、酒泉都尉竺曾、敦煌都尉辛肜等人,他们不但在河西之地有实力,而且也有贤德之名,更与窦融是祖籍同乡。窦融与他们结交之后,不吝馈赠,赤诚相见,彼此之间的关系非常好。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半年不到,四方民众便翕然归附窦融。窦融终于成为了河西之地的豪强,在天下混乱之时,裂土封疆、割据一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